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美国假情报引爆苏联天然气管线

来源:天然气工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8 13:4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尼克松访苏与勃列日涅夫会谈 冷战期间,苏联利用强大的谍报能力挖掘美国的科技和商业情报。美国知道诉诸国际法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将计就计,用假情报欺骗苏联间谍,让篡改过的

尼克松访苏与勃列日涅夫会谈

冷战期间,苏联利用强大的谍报能力挖掘美国的科技和商业情报。美国知道诉诸国际法难以解决问题,于是将计就计,用假情报欺骗苏联间谍,让篡改过的技术信息进入苏联的工业和能源领域,埋下诸多“定时炸弹”,导致惊天动地的苏联天然气管线大爆炸,给“不懂得尊重知识产权的苏联人”上了一课。

苏联想用克格勃解决问题

苏联的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又称“乌廉戈-波马利-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线”,这条管线将产自西伯利亚乌廉戈大气田的天然气,一直输送到乌克兰西部的乌日哥罗德,全长4500公里。

当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已经成为苏联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缺乏能源又富有资金的西欧诸国乃至日本,对进口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异常积极。在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修建期间,德意志银行、日本进出口银行以及法国的一些银行都向这一工程提供了贷款。

资金问题解决了,技术问题却难以解决。由于管线在设计上十分复杂,其阀门开关等运转动作需要用电脑上的一种高级自动控制软件进行控制,这种控制软件名叫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当时苏联人没有掌握相关技术。

事实上,计算机技术一直是苏联的短板。当时虽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处于敌对状态,但双方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商贸往来。苏联政府向美国方面提出购买工业用的大型计算机软硬件,但美方报出的价格让苏联人觉得难以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一些大型工业和能源项目难以启动,其中就包括天然气管线。鉴于这些项目可以为苏联政府从西欧及日本等富国手中换回大量的硬通货,苏联政府决心动用克格勃来解决问题。

“T局X条线”

苏联当局早在1970年就在克格勃框架内建立了一个“T局”,专门用来窃取苏联所急需的西方科研成果。“T局”下属有一个“X条线”,其成员混迹于苏联前往美国的各代表团中,充当科技和商业间谍。

当时美国的尼克松总统致力于改善美苏关系,因此有许多苏联代表团来到美国,这给了克格勃可乘之机。“这些苏联客人在参观波音公司时,竟然偷偷地盗窃金属样品,然后粘在他们的鞋底上盗运回国。”

美国商界对此十分不满,因为苏联窃取的一些先进技术可能流向其他国家,例如东欧国家,从而削弱了美国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有美国商界代表向政府施压,要求诉诸国际法,阻止苏联窃取美国的科技情报。但是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互相指责无异于隔空喊话,难以产生效果。

据悉,苏联克格勃“X条线”下属的间谍超过200人。拥有如此神通广大的间谍队伍,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自然是手到擒来。克格勃的一名间谍从一家加拿大公司那里成功盗取了莫斯科梦寐以求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欣喜若狂的苏联方面立刻将这套软件在整条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上进行测试。开始似乎一切正常。1982年,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开始运转,将天然气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东欧一直输送到西欧,滚滚利润似乎即将进入苏联政府的腰包。

不料,1982年6月的一天,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特大爆炸,冲天的火光被美国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观测得一清二楚,卫星将信息传送给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这次爆炸所产生的火球,破坏力与3000吨TNT炸药相当,是美国在日本广岛所投原子弹的四分之一。北美空间防御司令部原本以为侦测到了苏联的一次核试验,美国军方许多官员也对此表达了忧虑,但只有中情局的官员们气定神闲,表示没必要担心任何事。不久,消息传来:不是苏联进行了核试验,而是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线发生了爆炸,而且这次爆炸正是中情局的“杰作”。

美国中情局将计就计

原来,美国人早就知道苏联间谍窃取西方技术的事情,于是玩了一招“将计就计”。

1981年7月,西方政府首脑在加拿大的渥太华举行七国峰会。在会场上,法国总统密特朗突然神秘地将美国总统请到一边,说要与他分享一些“有趣的信息”。密特朗表示,法国政府掌握了一份文件,里面是有关克格勃间谍对美国工业界进行渗透的详细信息。提供这份文件的人名叫弗拉基米尔·维特洛夫,一名53岁的苏联工程师。

维特洛夫曾在法国居住5年,后来被克格勃的“T局”吸收。在“T局”内,维特洛夫的主要职责是评估“X条线”特工所获取的技术情报的价值。但正是在这一时期,维特洛夫对于苏联渐渐开始失望,发展到后来,他决定叛变。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网址: http://www.trqgyzzs.cn/qikandaodu/2021/0328/907.html



上一篇:加快石油天然气法立法助力能源安全
下一篇:楼下燃气炉向楼上直接排放烟气行不行

天然气工业投稿 | 天然气工业编辑部| 天然气工业版面费 | 天然气工业论文发表 | 天然气工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天然气工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